


10月7日上午,雄楚大街快速化改造工程子项目——雄楚大街电力隧道正式开始掘进,这是湖北省首次启用微型盾构机挖掘地下管廊,将有望终结以往“拉链路”的城市建设尴尬。
雄楚大街电力隧道工程建设方为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,BT投融资方为武汉市政建设集团。工程沿雄楚大街,在楚平路与关山变电站之间,掘进出一条直径3米、深8-15米、总长4.4公里的圆柱型地下管廊。建成后,管廊将铺设4条220千伏高压线和4条110千伏高压线,同时连接上述两处的变电站,可极大改善雄楚大街供电片区的电网结构,为区域内居民、商业、交通等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。
施工效率大幅提高
与传统的地下管廊施工相比,使用微型盾构机不仅在施工费用上更为节省,而且施工效率也将提高2倍以上。相比于直径6.2米的地铁盾构机,雄楚大街电力隧道工程微型盾构机直径仅为3.7米,在尺寸变小的同时,为了保证性能,微型盾构机总长加长到85米。以微型盾构机每月最大掘进速度400米计算,全长4.4公里的地下管廊在2017年12月前即可完工。
破解“拉链路”尴尬
传统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,多采用“开膛破肚”的施工方式,不仅容易造成反复开挖的“拉链路”现象,明挖施工占道还影响交通通行,而且由于管网埋深较浅,会导致水管爆裂、燃气泄露、电力及通讯中断等管线事故。
去年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各地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,改善城市地面反复开挖的“马路拉链”问题。
此次雄楚大街电力隧道工程的建设,正是湖北省今后管廊建设的实施范例。盾构机全程在地下作业,避免了对沿线区域的明挖,基本杜绝了对道路的“开膛破肚”。此外,用地下管廊建设管网后,专线专用,同时深埋地下,可以独立地进行管网检修,避免与其他管网“打脚”,最大程度减少管线迁改,进而减少对道路的反复开挖,破解拉链路尴尬。
雄楚大街电力隧道工程将为我省后续城市地下管廊工程的建设,提供实践经验,彻底破解“拉链路”的城建尴尬。
践行“让城市安静下来”理念
雄楚大街电力隧道工程地下管廊的明挖部分只在6座竖井上,其余均在地下进行,不会产生噪音扰民,真正实现“让城市安静下来”的理念。同时,施工范围主要位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下方,除盾构井占据人行道、绿化带两股车道外,基本不影响主干道的交通通行。